2013公共關系的情感策劃
公關與情感的關系,應該說是一種很重要而且也是很明顯的關系。但是,由于人們在談到公共關系時,往往注重的是市場關系、營銷關系、金融關系等極具利益性的關系,因而就自然而然地強調了它的競爭性,忽略了它所固有的情感性。其實,不具有情感性或不注重情感性的公共關系是不存在的。一般來說,這種認識還只是處于“二次大戰”前的水平。當時人們只注重“今天”,只注重“現實”,只注重眼前的“經濟增長”,情感自然就成了奢侈品。但從50年代中期開始,一種新的政治、經濟、文化建構正在形成,人們更注重社會的明天,更注重展望未來、思考未來和獻身未來,這也意味著一個全新的價值體系的產生。而“情感”正是這一價值體系的核心,它對現代公共關系的發展具有極為重要的激發和支撐作用。
當然,情感的作用與情感的策劃不會是一個概念。那么情感的策劃究竟怎樣理解呢,它與公共關系的發展是一種什么樣的聯系呢?
二次大戰前,也就是大工業化時期,人們強調競爭,與自然競爭,與社會競爭,與人競爭,與人的自身競爭,競爭,競爭,再競爭。結果呢?生態環境惡化、人性異化、自我失調……而早期公共關系的提出,即著眼于解決競爭中的協調問題,意在使社會系統的運轉向良性發展,為社會的組織系統創造出一個軟管理環境。這實際上就是強調人的作用,強調情感的作用。但強調只是一種意識,它需要有相應的方法和藝術與之配合,才能因此而產生理想的效果。這就涉及到了情感的策劃。具體一點說,廣告的情節化、情節的感情化,談判在情感上的互益性、新聞傳播中的人情味、貿易中的互惠互利,其實都離不開公共關系范疇的情感策劃。我們把公共關系作為一種藝術,很重要的一點就在于它隱含著豐富的情感策劃內涵。
那么,情感策劃實際上也就是我們通常所說的公關策劃嗎?這樣理解應該說是不恰當的。就現代公共關系學的意義而言,情感策劃與公關策劃是可以理解為共生的,因為沒有情感策劃意境的公關策劃必然是失敗的,因而也是無效的。因此,情感策劃與公關策劃事實上還是區別的。比如,以談判為例,在公關策劃方面可以有兩個目標,一個目標是盡一切可能使對方失算,于己有利則為勝;另一個目標是讓你的對手也獲得他應該得到的一份。兩個目標相比較,后一個目標自然就包含著明顯的情感策劃意境,其實也就是體現了一種處理公共關系的全新的價值觀。在美國商界和學界均享有盛譽的“談判專家”尼爾倫伯格曾強烈地批評過那些抱著傳統的“數學公式”來處理人際關系和公共關系的人:“為什么一定是你加則意味著我減呢?為什么不可以是你加我也加呢?”我認為從這一批評中是很能理解情感策劃的意義的。
研究和倡導公共關系情感策劃,其主要的意義在于它可體現當代社會更注重理性化的特點。我一貫認為越是富有情感的人就越能把握客觀的現實,當然也就越能圓滿地解決所面臨的問題。人們常說,正確地提出一個問題,等于解決了問題的一半。提出問題,即是發現問題,用公關術語則可稱之為“問題意識”。在我接觸到的許多具有強烈的“問題意識”的人之中,絕大多數都是情感格外豐富的人,他們特別能理解人、同情人,對問題十分敏感。所以無論是從事公關策劃還是公關實務,都能從互益互補、共生共榮的大前提入手,處理縝密,考慮周全,往往能獲得多方面的共鳴,因而成功率極高。可那種把情感看成是非邏輯因素的人,往往就體會不了情感內在的理性化作用機制,因而就不能如意地進行情感策劃,實際上也就無法做好公關策劃。就世界范圍而言,目前有不少大企業在內部公共關系的策劃方面,情感策劃的比重越來越大,都在盡可能地設法消除嚴格的管理制度和快節奏的工作程序給人帶來的壓抑感和緊張情緒,它所產生的實際效益往往是傳統管理觀念所難以想象的。而研究情感策劃的意義,實際上也盡在其中了。
上一篇:新公關時代 整合營銷與方法論 下一篇:致互聯網公關界:軟文營銷需“了解讀者 尊重媒